新疆焉耆縣: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 推進節水灌溉農業
焉耆回族自治縣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行政區域總面積2570.88平方公里,轄4鄉4鎮3個國營農牧場,46個行政村,215個村民小組,15個居委會。縣域總人口15.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8萬人。共有漢、回、維、蒙等2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56%,是新疆6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焉耆縣是一個以農為主、農林牧并舉的農業縣。新疆八大河流之一的開都河自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年均徑流量34.4億立方米,是焉耆縣的主要灌溉水源。焉耆縣共分為6個灌區,共設有7個基層水利管理站。共有干、支、斗、農四級灌渠2146.45公里,四級排渠1415.15公里,水利配套建筑物6460座,機井323眼,農業灌溉面積44.87萬畝。
近年來,焉耆縣唯一的地表水灌溉水源開都河進入枯水期,來水量明顯減少,用水指標逐年下調,加之焉耆縣全部為無壩引水,用水保證率低,農業供用水矛盾日趨明顯,嚴重制約了焉耆縣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傳統地塊分散的現狀,造成農業生產規模小、農作物品種多、管理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生產管理和農作物灌溉用水難以統一等諸多弊端。隨著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的不斷推進,這些弊端就演變成了許多矛盾,特別是農業用水供求矛盾和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無法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經過不斷的學習、思考、探索和有效示范,焉耆縣水利局認為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焉耆縣以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突破口,整合土地,大力推廣以辣椒、番茄等紅色農作物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立合理的農業用水機制,實行“定額管理、總量控制”,嚴格執行按計劃定量供水,對超計劃用水的,實行累進加價;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后逐步降低農業灌溉用水量,農業新增、更新機井一律實行“先建設節水設施、后批復”的原則。
圖1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成員、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宗旨。成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獨立核算。合作社集中組織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生產資料,并集中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產品,開展成員所需的運輸、貯藏、加工、包裝等服務。同時,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等。合作社對由成員出資、公積金、國家財政直接補助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每年提取的公積金,按照成員與本社業務交易額依比例量化為每個成員所有的份額。合作社機構由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構成。成員大會是本社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全體成員組成。合作社成員可以行使審議、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選舉和罷免理事長、理事或監事會成員;決定成員出資標準及增加或者減少出資;審議合作社的發展規劃和年度業務經營計劃;審議批準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方案;審議批準年度盈余分配方案和虧損處理方案;審議批準理事會提交的年度業務報告;決定重大財產處置、對外投資、對外擔保和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其他重大事項等職權。理事會對合作社成員大會負責,由三名成員組成,設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一人和理事一人。理事會成員任期為三年,可連選連任。
圖2
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獨立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格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核定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過程中的成本與費用。合作社扣除當年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成本,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風險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經成員大會決議,按股分紅,同股同利,風險共擔;按成員與本社的業務交易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圖3
焉耆縣在推廣高效節水初期,采用示范、引導等措施,努力幫助農民轉變傳統灌溉觀念,并在五號渠鄉下五號村成立“裕民”番茄合作社,建立了節水滴灌示范點,取得了大豐收。通過建立合作社,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解決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問題,實現了農作物的集中連片種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集約化經營水平,土地利用率提高了7%,工業番茄增產50%,辣椒增產30%,打瓜增產50%,實現畝均較常規種植增收1009元;統一采用機械采收作物,采收費用180元/畝,較人工采收的平均成本450元/畝,節省成本270元/畝;統一采用節水滴灌技術,每畝節水50%,節肥10%,兩項合計節約成本50元/畝;節約了勞動力,常規種植2000畝番茄需勞動力102名,合作社采用統一經營管理,2000畝番茄只需8名勞動力,可節約勞動力94人;高效節水促進了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應用,促進了育苗移栽、測土配方、施肥、大型機械應用、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普及應用,實現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促進了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推動了抗旱工作深入開展;有效解決了鹽堿地治理問題;促進了生態環境合理有效保護,有效改善了環博斯騰湖區域的生態環境。同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凡農民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800畝以上且統一種植,除新疆自治區,自治州高效節水補助資金以外,焉耆縣財政拿出13萬元在項目區內配套1眼機井,再給予50元/畝的補助資金;優惠政策的制定實施,調動了農民開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積極性,推動了高效節水的快速發展。
圖4
目前,焉耆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12家,帶動農牧民9800余人。焉耆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25.22萬畝,建成集中連片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示范區2處,建成高效節水灌溉村10個,村民小組102個,通過高效節水技術的推廣,農業增產增效效果明顯,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焉耆縣計劃利用3-4年的時間在全縣完成3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